一、檔名長度限制
正常形況下,我們不會使用過長的檔名,但是Windows系統所接受的檔名長度大於TrueNAS,所以直接從Windows移動檔案到TrueNAS,可能跳出錯誤視窗,需變更檔名後移動。
官方數據為「檔案路徑1023bytes」和「檔案或資料夾名稱255bytea」,一個英文或數字為1bytes,一個中文字為3bytes,所以最長檔名只能85個中文字。
二、快照(Snapshot)
因為TrueNAS沒有垃圾桶可以放置已刪除的檔案,所有檔案一旦刪除就會永久消失,而避免誤刪的方法就是建立快照,快照在建立當下,會記錄該資料集所有檔案,一旦檔案有變更或刪除,就會產生備份檔,這些備份檔可以讓我找回誤刪的檔案。
※快照的建立可以分為兩種
1.自動建立
自動建立可以設定時間間隔或固定周期,系統會自動產生。
點左側欄位「資料保護」,「定期快照作業」「新增」。

選擇要設定快照的資料集,點選「遞迴」可以把子資料夾也加入快照,快照留存時間是快照的壽命,時間到就會自動刪除快照,留存時間長可以找回較久以前的檔案,但會占用較多空間。
排程可以設定快照建立週期,週期越短,快照數量越多。

2.手動建立
手動建立要到管理員網頁按下建立快照按鈕。
點左側欄位「資料集」,選擇要建立快照的資料集(data),點右側「建立快照」。

※各種操作對快照的影響
1.編輯動作會建立新檔,舊檔(備份檔)你看不到,磁區可用容量變小,變更檔名也是編輯。以下舉例。
- 08:00 建立txt文字檔,輸入「abc」,儲存。
- 08:30 建立快照。
- 09:00 編輯txt文字檔,刪除「abc」輸入「123」,儲存。
- 09:20 編輯txt文字檔,刪除「123」輸入「000」,儲存。
- 09:30 回復快照,txt文字檔的內容是「abc」。
如果要找回09:00時的內容「123」,就必須在09:00到09:20間建立快照。
2.刪除動作只是你看不到檔案而已,磁區可用容量不變,要刪除快照後,磁區可用容量才會變大。以下舉例。
- 08:00 建立txt文字檔。
- 08:30 建立快照。
- 09:00 刪除檔案。
回復快照可以找回檔案,但是快照通常是自動建立,所以如果。
- 08:30 自動建立快照。
- 08:40 建立txt文字檔
- 09:00 刪除檔案。
因為建檔和刪檔中沒有建立快照,所以檔案就找不回來了。
3.移動(剪下且在相同資料集貼上)動作不會建立新檔,磁區可用容量不變。
※如何找回檔案
點左側欄位「資料集」,選擇檔案存放的資料集(data),點右側「Manage Snapshots」,選擇快照,點「Clone To New Dataset」,按「再製」。


回到「資料集」後會看到新的資料集(data-manual-2024-11-07_22-48-clone),給這個資料集設定SMB檔案分享,再到Windows系統中打開它,裡面就會是建立快照時的檔案狀態,把需要的檔案抓出來後,回到TrueNAS管理員裡刪除該資料集就好了。

注意不建議使用「倒回」(Rollback),這個選項會回復所有檔案,無法針對特定檔案。
三、磁區掃描(Scrub)
磁區掃描是針對「儲存集區」裡的硬碟的完整檢查,有些已經壞掉的硬碟因為裡面的檔案不常使用,所以系統也不知道硬碟壞掉了,這時候就需要定期的自我檢查以備在第一時間修復檔案。
點左側欄位「資料保護」,點Scrub Tasks右側「新增」,選擇儲存集區,設定Threshold Days和排程,按「儲存」。

Threshold Days指的是這次掃描到下次掃描的最短天數間隔,所以就算排程選「每週」,但要經過365天才會進行下一次掃描,因為磁區掃描會降低硬碟壽命,所以不建議太常執行。
以下理論計算硬碟壽命
我是使用8個WD DC HC550 18Tb硬碟組RaidZ1儲存集區,以官方數據「年平均錯誤率」(AFR)為0.35%計算,每年執行一次磁區掃描有2.73%的機率發現一顆硬碟壞掉,有0.0335%的機率發現兩顆硬碟壞掉,而且前提是我一整年沒使用這個儲存集區,所以每年執行一次掃描或不執行也可以。
Truenas小技巧
登入truenas管理員後,一段時間不使用會被自動登出(預設300秒),如過要增加時間,點左側欄位「系統設定」「進階」,往下找到「Access」右側的「組態」,把「Token Lifetime」更改為最大值2147482,按「儲存」。